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进行评价,按照实况监测,全年我市环境空气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98微克/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7.5%、3.2%;优良天数207天,占56.7%。按照标况监测,全年我市环境空气PM10年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PM2.5年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升高3.2%;优良天数183天,占50.1%。
降尘 布设降尘监测点位5个,全市月降尘量范围为4.6—13.4 吨/月·平方公里,年均值为7.3吨/月·平方公里,达标率为83.3%。
降水 全年共采集降水32样次。全市的降水pH值在5.98—7.79之间,平均值为6.45,酸雨发生率为0。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济源市境内有黄河、沁河、蟒河、济河四条河流,2018年在四条河流上监控的7个断面分别为:黄河小浪底断面、黄河小浪底水库南山、沁河五龙口断面、沁河伏背断面、蟒河曲阳湖断面、蟒河南官庄断面、济河西宜作断面。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评价因子为21项。
黄河 小浪底断面21项评价因子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小浪底水库南山断面21项评价因子均达到Ⅲ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良好。
沁河 五龙口断面和伏背断面21项评价因子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
蟒河 曲阳湖断面21项评价因子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南官庄断面21项评价因子均达到Ⅳ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
济河 西宜作断面21项评价因子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
三、城市地下水质量
济源城市地下水水质级别为良好,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济源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各评价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取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级别为良好。
五、城市声环境质量
城市建成区噪声 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50.6分贝、45.5分贝,昼间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较好,夜间综合评价为一般。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监测路段总长度为46602米,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6.5分贝,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6分贝,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
城市功能区噪声 工业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达标率均为100%,居民文教区、混合区达标率均为66.7%。
六、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对重点污染源开展监督性监测,其中,1家废水排放企业、7家废气排放企业、14家涉重金属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达标率均为100%。
七、农村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整体为Ⅱ级(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饮用水源地水质整体达到Ⅲ类水标准,区域地表水蟒河水质整体为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群为劣Ⅴ类),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整体等级为Ⅰ级。
八、辐射环境质量
济源市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全市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其天然放射性本底调查结果相比没有明显提高,均在天然辐射本底范围内正常波动。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发生变化。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存在不可忽视的涨落,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均值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公众环境限值(40微瓦/平方厘米)。全年无辐射安全事故发生。
九、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情况 全市工业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90.36万吨,其中粉煤灰炉渣257.58万吨、钢渣206.34万吨、磷石膏119.26万吨、冶炼渣120.35万吨、电石渣69.45万吨。综合利用量681.18万吨,综合利用率86.19%,处置率0%;贮存量109.16万吨,贮存率13.81%。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情况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15.55万吨,综合利用量108.99万吨,处置量5.88万吨,贮存量8.89万吨。涉转危险废物企业57家,省内转移3.72万吨,省外转移0.92万吨,服务跨省转移审批85批次;全年移入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置利用量19.86万吨。市区各医疗机构及镇级卫生医疗废物产生量467.16吨,集中处置率100%。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情况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北控(济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污泥产生量3.44万方,无害化处理率100%。
济源市环境保护局
2019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