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济源街头上演了一幕暖心场景: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王亮在上班途中捡到一部手机,原地等待半小时后,终于将手机交还到焦急的失主手中。而这位失主的身份,让这场交接格外有意义——他是一名平凡的环卫工人。环保人与环卫人的这场“双向奔赴”,成为济源文明城市创建中最生动的注脚。
当天早上7点半,王亮行至世纪广场南门时,在路边发现一部手机。“手机屏幕还亮着,可能是刚掉的。”考虑到失主可能会返回寻找,王亮决定原地等待。他便一直站在显眼处张望。半小时后,一位身穿橙色工作服、手机响起,满头大汗的三名环卫大姐匆匆跑来,经核实其中之一正是失主。
“手机里存着家人照片和很多人的联系方式,还绑定有银行卡等重要信息,要是丢了真不知道咋办!”环卫大姐连声道谢。原来,她在清扫时不小心将手机滑落,发现后沿途寻找了近一小时,几乎不抱希望时,却看见王亮高举手机等候的身影。
环保与环卫是“同频共振”,“咱们环保人和环卫人,说到底是一家人,都是为济源的环境质量服务的!”王亮笑着说。作为生态环境监测一线工作者,他深知环卫工人的不易:“他们守护城市‘面子’,我们守护生态‘里子’,都是为美丽济源出力。”而环卫大姐也感慨:“平时总觉得环境监测是实验室里的大事,没想到今天被环保人帮了一把!”
这场意外交接的背后,是两种职业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默契共鸣。近年来,济源市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邀请公众参观监测设施;环卫系统则配合垃圾分类和扬尘治理。王亮与环卫大姐的暖心互动,恰是这种协同共治的缩影。
事情传开后,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王亮提出表扬。面对赞誉,这位“80后”环保人却摆摆手;“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我们能做的太少了。”环卫大姐和同事们也发起倡议,呼吁市民更多理解支持环保工作。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看高楼大厦,更看这样的温情细节。”这场“环保蓝”与“环卫橙”的接力,正是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最好示范。两种职业的谦逊背后,是同样炽热的责任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图里,环保人与环卫人或许岗位不同,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守护,始终同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