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印发《2020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的
通 知
各片区经济发展局,各镇(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局各科室,局属二级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和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要点》,积极推进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我局组织制定了《2020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3月15日
2020年度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和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要点》,积极推进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聚焦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保卫战,结合济源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和大练兵活动为基础,切实提升队伍综合能力;以运用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落实执法任务和线索查处为抓手,着力提高综合执法效能;以执法信息化和监管智能化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执法工作水平;以贯彻落实权责清单和执法制度为突破口,扎实推进规范执法。聚焦三大保卫战,聚焦提升企业生态环境意识和守法能力,助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10项重点工作任务
1.深入贯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工作职责整合和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建立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工作台账,逐项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年底前基本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形成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职能体系。
2.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按照省厅安排,落实“千名执法精兵”计划,做好全员“军训”等活动的组织,在绩效统计“红黑榜”排名中争先创优,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抓住查测协同、执法全记录、执法文书示范、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案件评查和评议考核等6个关键制度,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执法质效。
3.正式运行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将一体化执法检查、黄河干流生态问题排查、饮用水源地问题排查、无人机巡检执法等重点执法任务和发现的问题查办纳入交办任务,健全环境问题调查处理、整改治理和核查工作任务的派发、进展调度、统计考核和量化问责机制。配合省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平台统一、功能融合、设施联通、上下联动,形成覆盖全面、查办快捷、治理有效和依法攻坚的工作格局。
4.加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排放溯源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有色冶炼停启炉期间制酸系统和脱硫设施能力升级,工业窑炉热效率提升改造,焦炉、高炉煤气精脱硫,自动喷氨防控氨逃逸和氧化法脱硝废物处置等重点治理任务,提升脱硝减排和防控环境风险能力,实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三项空气质量指标再次明显下降。
5.加强移动源监管队伍建设,围绕“替、减、控”,推进物料输送方式改革等替代措施落实,落实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健全移动源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强化农用柴油车入企、非道路移动机械禁高区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促进移动源氮氧化物污染减排。
6.健全蟒、济河重要支流断面水质异常追查机制,实施河流视频监控项目和水质达标专项整治,推进入河排放口登记和河流水质目标管理,促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7.实施VOCs排放溯源调查社会化服务项目和VOCs自动监测计划,健全控增量、减存量的工作措施,推进成熟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的广泛运用,遏制臭氧(O3)影响优良天数不利局面,实现臭氧影响优良天数较2018年明显减少。
8.实施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理和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维监理两个社会化服务项目,减轻执法监管压力,提升服务企业守法的能力,为企业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和环境守法经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9.落实省委三散督察交办等督察交办的后期整改督办,做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的准备,严格落实督察交办案件、生态环境部帮扶指导交办案件和省厅交叉执法检查交办案件的查办,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规范化和执法效能。
10.加强噪声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发挥自动监控“不走的执法监管”作用,破解万洋、济钢和特钢等重点企业噪声污染难题,妥善处理厂群矛盾。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环境执法支队要高度重视,在4月底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形成不重复、无遗漏的一单式任务台账,明确班子成员分包和责任科室,并随着工作推进不断更新,进行动态管理,每月调度,每季通报,确保各项计划任务全面完成。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任务和艰巨任务主要领导分包,让党旗在执法一线和最艰巨任务的前沿阵地飘扬。
2.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持续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党建促作风转变,以党建守廉政底线,以党建促工作质效提升。持续推进示范区党工委巡查反馈意见整改,规范环境投诉案件查办,推进上级交办案件“一案双查”,对发现的双随机检查应发现问题未发现、应查处未查处,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以及案件查办进度、整改进度严重滞后,甚至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开展“守纪律、转作风、保廉洁”基层执法机构创建活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防范机制。开展“以案促改”活动,及时传达通报生态环境执法领域的典型违法违规案例,在专项执法检查前等重要节点做好廉政教育提醒,配合纪检部门处理系统内部违纪违规问题,促使执法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明规矩,严守廉政底线,严防失职渎职,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氛围。
3.坚持服务和执法并重,力促企业高标准整改和污染减排。执法检查开始前,加强宣传引导,指导企业进行自我检查,自我“问诊”,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环境问题隐患和企业管理漏洞,及时整改,切实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执法检查时合理利用自动监控、无人机等科技化手段开展执法工作,若无环境舆情和违法处理等必要的检查事项,尽量减少对单位的检查频次。执法检查结束后,强化执法检查结果运用,强化环境执法宣传,放大专项执法效应,完善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对核查验收合格的信誉良好重点排污单位列入年度“无打扰”企业清单,对验收不合格的,抓住不放,强化监管,穷尽手段,督促整改到位。
4.维护环境管理工作秩序,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行守法积分和信用修复制度,健全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坚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相结合,形成监管合力。细化执法裁量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使用,确保处罚力度与违法情节和损害程度相适应,保障生态环境行政管理秩序,通过执法实践督促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意识,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轻微违法行为,及时进行行政指导,依法免除或减轻行政处罚,避免“一律先处罚后整改”、“以罚代改”、“一律高限处罚”、“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粗暴执法,坚决杜绝执法“一刀切”。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2020年3月15日印发 |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 承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监测和技术中心 举报投诉
地址:济源市第二行政区5号楼 电话:0391-6633361 传真:0391-6633575 邮箱:jyshbjbgs@126.com
豫ICP备2022021900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36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39
技术支持:济源光影传媒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