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调用
 
  当前位置: 首页/优化营商环境

济源生态环境局: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亮实招助推企业发展

来源:生态环境局      日期: 2024-04-23 打印页面

为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济源生态环境局出台2024年服务企业九项举措,通过亮新招、出实招、打硬招,强化对企帮扶,提升服务质量,以生态环境高质量管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环评帮扶包联机制

针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帮扶需求清单,根据审批权限,明确帮扶责任人,并持续跟踪项目环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全过程指导服务。

二、积极推行信用修复制度

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环境行政处罚后影响企业绿色工厂申报、环境信用评级等事宜,积极施行环境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制度,减轻因环境行政处罚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次生影响。

三、推进环评统建系统全覆盖

通过系统数据回流,实现“河南省生态环境省、市、县行政审批系统”和“济源市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避免多系统重复录入的问题,提升企业审批效率。

四、设立“企业服务日”

健全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每月开展一次入企帮扶现场活动,通过座谈沟通、实地勘查等方式,与企业深入沟通、深度交流,分析研判问题,协调指导解决。

五、强化绿色资金帮扶

通过开展专项攻坚活动、精细化管控、绩效分级,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和动员,逐家指导重点企业完善资金申报资料,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保障企业最大利益。

六、做好企业绿色培训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通过“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入企业,满足企业法治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生态环境守法意识、守法能力,进一步防范生态环境违法风险,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

七、坚持“无事不扰”原则

结合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和环境信息评价体系,进一步对企业少打扰、慎处罚、少关停,助力提升企业规范排污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无事不扰”。

八、突出非现场执法监管

充分发挥济源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无人机装备技术和人才队伍优势,由人工管转为智能管,解决环境污染盲点多、隐蔽性强、违法取证难等执法难题。采用零接触、非现场、不打扰等方式开展监管与检查。

九、做好督察整改工作

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问题,既要坚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也要坚持依法依规,注重统筹推进,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一刀切”行为。

   
-底部调用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